科室导航

三四汤加减治疗汗症案一则

发布时间:2024-08-14来源:编辑:浏览:

分享到:

患者姓名 苏某某 性别  年龄 22岁 职业 

就诊日期 2023.12.09

主诉:睡觉烘热出汗2个月。

现病史:患者诉晚上睡觉时觉得烘热感,大汗出,经常衣服湿透,近两个月出汗十几次。

刻诊:难入睡,特别容易醒,无怕风怕冷,无胸闷,无口苦,容易口干,手脚凉,大便偏烂。

查体:生命证平稳,舌淡,边齿痕,苔白,舌底脉络浅。

辅助检查:无。

中医诊断 汗证 西医诊断 汗出查因

治    法 益气温阳 主    方 三四汤加减

处方:黑顺片15g先煮1小时,干姜15,炙甘草15,党参15,白术15,茯苓30,龙骨45先煮1小时,牡蛎45先煮1小时,黄芪15,桂枝10,肉桂6,山药15,陈皮9,赤芍12克,白薇12克,执2剂。

嘱患者如果上火就说,结果喝完一剂患者觉得有点上火,调整一下第二剂剂量,附子、干姜减到10克,炙甘草加到20克,后面没有上火。

二诊(1月5日)药后近两晚能入睡,中间没有醒来,暂时没有大汗出,口干好转,晚上有烘热感。天气变暖,手脚凉好转。舌质淡红,舌尖芒刺,边齿痕,苔白腻。

桂枝10g,白芍10g,生姜4片自己放,大枣4枚,炙甘草20g,黑顺片10g先煮1小时,干姜10g,白薇12g,龙骨45g先煮1小时,牡蛎45g先煮1小时,茯苓30g,白术15g,执1剂。水煎口服。

三诊(1月8日):药后反馈,能入睡,中间没有醒来,没有大汗出,也没有烘热感。

体会:该患者没有怕风怕冷,排除表证。没有胸闷,无口苦,排除少阳证。虽然有口干,也不一定是少阳,口干放在整体来考虑,结合患者有手脚凉,大便偏烂,等里虚寒的症状,舌又是淡,边齿痕,苔白。所以这里的口干可以考虑,阳气虚弱,下焦缺少一把火,蒸腾气化能力不足,津液无法上承,口唇得不到濡养,故出现口干。睡眠不好也是一样,难入睡,容易醒,阳气虚弱,阳不入阴。睡觉大汗出,烘热感,一个可以考虑阳气本来就虚弱,无法镇守,容易外越、上越,也可以考虑气虚表不固,这里根源是阳气问题,阳气是生命的原动力,阳气不达的地方容易出现病。当然烘热感,考虑也是有阳明虚热的,治疗方法用了温潜法,与三四汤加减。二诊患者诉症状好转,已经可以入睡,中间也没有醒,但仍有烘热感,暂时没有大汗出,单用温潜法虽也有效果。但最被容易忽略的是营卫不和引起的,本自身自汗、盗汗,就是有卫表不和,阳明里热逼迫津液外出而盗汗,转变思路。予二加龙骨汤,实际也是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多了附子、白薇。

导师批语:太阴里虚寒需温阳,温阳常用四逆汤,但是很多时候温阳的时候,补上的阳气有时会浮越出来,没有回归到本来的位置。就像是身体很虚。但是一补,有会出现虚不受补的情况,虚不受补一般我们的认识是针对中焦脾胃虚弱,健运无力,很难吸收水谷精微,所以需要健脾胃,健运中焦。温阳也是,一边温阳一边把补上的阳气给潜降下来,不让阳气乱窜而出现虚阳浮越的情况。潜降阳气常用生三石,龙骨、牡蛎、磁石,龙骨牡蛎容易碍胃气,对于胃不好的患者,要适合调整龙骨牡蛎的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