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导航

柴胡达原饮、三仁汤、升降汤加减治疗咽痛

发布时间:2024-08-13来源:编辑:浏览:

分享到:

患者姓名 黄某某 性别 年龄 7岁 职业

就诊日期 2023..12.25

主诉:反复咽痛1年,复发2天。
现病史:患儿1年前感冒发热后出现咽痛,在外检查治疗提示扁桃体结石,慢性扁桃体炎,在外治疗后好转,反复发作,2天前因饮食不当再次出现咽痛,今来就诊。

刻诊:咽痛,咽部红,大便干,。

查体:生命证平稳,舌红,点刺,苔白厚腻,脉细数。

辅助检查:无。

中医诊断 咽痛 西医诊断 咽炎

    宣畅气机、清热利湿     柴胡达原饮、三仁汤、升降散加减

处方:北柴胡 10g,黄芩片 5g,赤芍 6g,草果 10g,槟榔 10g,姜厚朴 10g,燀苦杏仁 10g,豆蔻 6g,薏苡仁 15g,滑石粉 10g,蝉蜕 6g,炒僵蚕 6g,熟大黄 3g,姜半夏 12g,姜黄 10g,淡竹叶 6g 中药7剂,每日一剂

体会:患儿咽炎反复发作,经常因为受寒或者饮食不当就发作,很不舒服。患儿的症状很少,只有咽痛,咽部红,大便干,这个时候往往不太好辨证,在分析患儿的舌脉,舌红,点刺,苔白腻,脉细数,有热有湿,从温病的角度去考虑,选择了常用的柴胡达原饮、三仁汤、升降散来治疗。加入淡竹叶,清热除烦,使湿热从小便而解。半夏燥湿化痰,于厚朴相配有半夏厚朴汤行气化痰湿的含义。

 

导师批语:柴胡达原饮、三仁汤、升降散这三首方是治疗温病的常用方,用于治疗温病,湿热盘踞三焦,三焦道路不通,使用清热、温补的方法都不能够获效,只能通过二便而解。

 

 

 

 

患者姓名 梁某某 性别 年龄 51岁 职业

就诊日期 2023.12.25

主诉:反复失眠2年,加重10天

现病史:2年前因为家庭原因出现失眠,难以入睡,心烦,在当地治疗后症状好转,但此后时有反复,服用过睡眠药物。10天失眠又作,难以入睡,心烦,口干口苦,晚上潮热,一阵阵汗出,觉得全身不适,月经量少,无血块,

查体:生命证平稳,面色白,舌质淡苔,脉沉细。

辅助检查:无。

中医诊断 不寐 西医诊断 失眠

    疏肝解郁,滋阴养血     逍遥散、甘麦大枣汤加减

处方:当归12g,白芍10g,柴胡15g,茯苓20g,炒白术12g,薄荷6g,生龙骨45g先煮,生牡蛎 45g先煮,浮小麦30g,百合20g,酸枣仁 30g,甘草10g

中药5付,每天一剂,水煎,口服。

体会:本案例,按照六经辨证:少阳阳明太阴合病,血虚水饮,选用了名方逍遥散,为肝郁血虚,治热壅气郁、胸胁苦满、心下痞塞、腹挛痛而急迫者。加甘麦大枣汤,百合清阳明微热,酸枣仁、龙骨、牡蛎安神。

导师批语:此患者一直反复气结心中,就是我们所说的肝气郁结,时间久郁而化口干口苦有,但不甚明显,肝郁血虚,在经方六经归属里头,考虑为少阳太阴合病,柴胡,白芍,甘草,薄荷,有四逆散之意。当归、白芍养血,白术、茯苓化水湿,两方有四物、四君的含义。入薄荷少许,疏散郁遏之气,透达气机郁热。

 

 

 

患者姓名 黄某某 性别 年龄 7岁 职业

就诊日期 2023.12.25

主诉:咳喘5年,加重5天。

现病史:家长代诉咳喘5年,加重5天,前两日发热经父母喂药后已无,咳嗽有痰,白痰,咽痒,汗多,纳差,眠可,二便调。

诉曾有鼻窦炎史,家族中有哮喘史。

查体:生命证平稳,舌边尖红,白厚腻苔。左脉弦,右脉浮。

辅助检查:无。

中医诊断 喘病 西医诊断 支气管哮喘

    化痰止咳,纳气平喘     五子平喘汤加减

处方:蜜麻黄 6g,桂枝 10g,干姜 6g,细辛 6g,射干 10g,五味子 10g,姜半夏 10g,紫菀 10g,款冬花 10g,紫苏子 10g,炒莱菔子 10g,炒芥子 10g,蜜枇杷叶 10g,陈皮 10g,竹茹 10g,茯苓 10g;中药5付,每天一剂,水煎,口服。

二诊:患儿母亲来诊诉经过治疗后症状明显好转,几乎不发作。

体会:四子平喘汤主治肾虚失纳,痰饮停肺之咳喘。症见胸膈满闷,咳喘短气,痰多色白,苔白腻,脉沉细滑等。本方取《局方》苏子降气汤方意,合三子养亲汤(《韩氏医通》)、金水六君煎(《景岳全书》)化裁而来。白芥子温肺利膈豁痰,莱菔子利气行滞消痰,葶苈子泻肺化痰利水,四者合用共奏化痰之功;沉香、生地为臣,取沉香温肾纳气平喘,生地滋肾培本,且制诸药之燥;佐以杏仁、浙贝化痰止咳,半夏、陈皮燥温健脾。

导师批语: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呼气,肾主纳气。咳喘之因,在肺为实,实则气逆,多因痰浊壅阻;在肾为虚、虚不纳气,多因精气亏虚,而致肺肾出纳失常。故咳喘之病主要在肺,又关乎肾,其治不离肺肾。又脾为生痰之源,治痰应不忘理脾。四子平喘汤为陆芷青教授治疗肺实肾虚咳喘的常用方,经临床数十年使用,效验确实。对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及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症见咳嗽气急、痰多稀白及胸闷心悸者,用本方化裁即可控制病性而获康复,有效率可达90%以上。对于久咳久喘,常在四子基础上加上五味子,形成五子平喘汤。

 

 

 

患者姓名 范某某 性别 年龄 30岁 职业

就诊日期 2023.12.13

主诉:头痛10年余

刻诊:左颞头痛、畏光,夜寐梦多,日间昏沉,时有恶心,无口干口苦、鼻塞,纳佳,大便正常。

既往史:有鼻窦炎病史。

查体:生命证平稳,舌淡白水滑,苔薄微黄,脉沉细。

辅助检查:无。

中医诊断 头痛 西医诊断 头痛查因

    温中补虚,升清降浊     吴茱萸汤加减

处方:吴茱萸10g开水洗7次,党参 20g,细辛 9g,茯苓 75g,桂枝 30g,白术 20g,炙甘草 10g,制川芎 30g,大枣 20g;中药4付,每天一剂,煎药机煎药,口服

二诊:吴茱萸 10g 开水洗7次,党参 20g,细辛 6g,茯苓 60g,桂枝 30g,白术 30g,炙甘草 10g,大枣 20g中药4付,每天一剂,煎药机煎药,口服

三诊:患者目前头痛未见发作。

体会:我在临床中运用吴茱萸汤方证体会是:太阴病,头痛/头晕,干呕,吐涎沫,脉沉细/细弱/弦细。寒饮冲逆,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寒饮窃机阳位,而头晕/头痛,本方常用头痛、干呕,寒饮冲逆为甚,在临床中运用本方的机会比较多。

导师批语:吴茱萸汤在经方体系里属于太阴病,寒饮冲逆,清阳不升,浊阴不降。用吴茱萸温化寒饮,降冲逆,临床运用颇多,前庭偏头痛,眩晕,呕吐等。吴茱萸辛温,《神农本草经》谓“温中下气、止痛、除湿血瘦”。伍以生姜、人参、大枣健胃止呕之品,故治胃虚寒饮冲逆、因食谷欲呕者,或呕而手足厥冷、烦躁欲死者,或干呕吐涎沫而头痛者,或呕而胸满者。吴茱萸在我学的教材里头,是归纳到厥阴病篇里面的,很多眩晕、头痛等患者是吴茱萸汤证。

 

 


患者姓名 庞某某 性别 年龄 85岁 职业

就诊日期 2023.12.13

主诉:咳嗽2月

现病史:2月前感染支原体肺炎后出现咳嗽,以夜间为主,在外治疗无明显改善,今来就诊。

刻诊:咳嗽,以夜间为主,无鼻塞流涕,无发热,纳可,睡眠不安稳哭闹,大便每日一次,

查体:生命证平稳,舌淡润,水滑,苔中厚腻,脉沉细。

辅助检查:无。

中医诊断 咳嗽 西医诊断 咳嗽查因

    温肺散寒,化饮平喘     苓甘五味姜辛汤加资生汤加减

处方:茯苓6g,干姜2g,细辛2g,姜半夏 3g,燀苦杏仁3g,五味子3g,紫苏子3g,炒莱菔子3g,炒鸡内金6g,陈皮 3g,紫菀6g,款冬花6g,山药10g;中药5付,每天一剂,水煎,口服

体会:本方为治寒饮咳嗽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咳嗽痰多稀白,舌苔白滑,脉象弦滑为辨证要点。若痰多欲呕者,加半夏以温化寒痰,降逆止呕;咳甚喘急者,加杏仁、厚朴以降气止咳;脾虚食少者,可加人参、白术、陈皮等以益气健脾。使用时需要注意凡肺燥有热、阴虚咳嗽、痰中带血者,忌用本方

导师批语:寒饮的成因首先是阳气不足,这里主要指脾阳不足。脾阳不足,寒从中生,不能温化水液,聚湿成痰,故喜吐涎沫,苔白滑,脉弦滑。寒饮犯肺,造成肺失宣降,气机宣降失常,肺气上逆而咳嗽。寒痰清稀、量多。寒饮阻滞在肺,影响胸中气机则胸闷不舒,舌苔白滑,脉弦滑。苓甘五味姜辛汤出自《金匮要略12  痰饮咳嗽》:37、冲气即低,而反更咳,胸满者,用桂苓五味甘草汤去桂加干姜,细辛,以治其咳满。即苓甘五味姜辛汤。本方常用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属寒饮内停者,表现为痰多清稀色白、舌苔白滑、脉象弦滑的患者。临床上常与小青龙汤交替使用,用于小青龙汤证表证控制以后的稳定期。

 

 

 

患者姓名 姚某某 性别 年龄 5岁 职业

就诊日期 2023.12.13

主诉:咳嗽1月

现病史:1月前咳嗽,在当地治疗无明显改善,今来就诊,扁桃体肿大。 

刻诊:咳嗽有痰色黄质粘,无鼻塞流涕,无气喘,打呼噜。

查体:生命证平稳,舌两边红,点刺,水滑,苔白腻,脉沉细。

辅助检查:无。

中医诊断 咳嗽 西医诊断 咳嗽查因

    宣透上焦湿痹、清解上焦郁热     小柴胡汤、上焦宣痹汤加减

处方: 北柴胡10g, 黄芩5g ,太子参6g,姜半夏6g,淡豆豉3g,栀子3g,通草3g,郁金3g,枇杷叶6g,射干6g,陈皮6g,天竺黄3g 中药3剂,每日一剂,水煎服。

二诊:无气喘,咳嗽好转,无鼻塞流涕,无气喘,打呼噜,舌两边红,点刺,水滑,苔白,脉沉细。

北柴胡10g,黄芩5g,太子参6g,姜半夏6g,淡豆豉3g,栀子3g,通草3g,郁金3g,枇杷叶6g,射干6g,陈皮6g,天竺黄3g,鸡内金10g,山药10g,莱菔子10g,山楂10g;中药3剂,每日一剂,水煎服。

体会:上焦宣痹汤出自《温病条辨》卷二的宣痹汤,其组成有:枇杷叶2钱,郁金1钱5分,射干1钱,白通草1钱,香豆豉1钱5分。上焦宣痹汤是治疗湿热痹阻上焦,有胸咽自觉闭阻与轻度郁热的现象;方中郁金芳香气窜,舒气透湿,专开上焦郁滞;枇杷叶清凉甘淡,清热而不碍湿,肃降肺气以助调通水道;射干性寒味苦,散水消湿,化痰利咽;通草淡渗通经,导湿下行;豆豉清香,也助解郁开胃以利运湿。五味相佐,共达宣透上焦湿痹、清解上焦郁热之功。另外,郁金为血中之气药,兼入营血,欲行血中湿滞。非其莫属,故其与枇杷叶清肺利气之品配伍。一气一血,心与肺兼顾,可为上焦湿热通治之基础。临床中多用于上焦湿热,气分痹结而哕者

导师批语:热性咳嗽,三焦郁热,用小柴胡汤治疗,同时不要忘记上焦宣痹汤。临床中表现出咽喉不利、咳嗽痰少且粘稠不易咳出,或有咽及胸部微痛,或有胸闷不舒,喜叹气,或有喜咳清嗓,或咽干不欲多饮,舌暗红,苔白腻,寸脉独沉。

 

 

 

 

 

 

 

 

 

 

 

 

 

 

 

 

 

 

 

 

 

 

 

 

 

 

 

 

 

 

 

 

患者姓名 陆某某 性别 年龄 60岁 职业

就诊日期 2023.12.09

主诉:颈椎疼痛不适3年。

现病史:患者诉3年前出现颈椎不适,疼痛,在当地治疗,症状缓解不明显,反复发作,遂来诊。

刻诊:麻木,无头晕头痛,汗出,无恶寒,怕风,无口干口苦,纳可,三天一次大便,小便正常。

查体:生命证平稳,脉沉细,舌淡苔白。

辅助检查:无。

中医诊断 颈椎病 西医诊断 颈椎疼痛查因

    调养营卫,生津舒筋     桂枝加葛根汤,黄芪桂枝五物汤

处方:葛根120g,生姜45g,桂枝 15g,炒白芍 30g,大枣 20g,炙甘草 15g,黄芪 30g,鸡血藤 30g,醋乳香 6g,醋没药 6g,白术 90g。中药2付,每天一剂,水煎,口服。

二诊:患者因为其它原因就诊,非常的开心,说三年了,颈椎疼痛,不适。

体会:中年女性,颈椎疼痛,不适,麻木,汗出,怕风,从中医辨证角度来说属于,太阳中风,血痹,气血亏虚,选择了黄芪桂枝五物汤,桂枝加葛根汤,同时加了鸡血藤,乳香,没药,白术。个人的体会:黄芪30-120g,桂枝15-45g,白芍30-45g,生姜30-60g,这几个药物的配比是关键。本方可以治疗很多临床常见病,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肌肉萎缩,神经炎,半身不遂,运动神经元病等。

    辨证准确,疗效尚可,有些病程时间比较久的,服用的时间治疗的时候需要长点的时间,对患者来说也是一个考验吧。

导师批语:黄芪桂枝五物汤大家都经常运用,是治疗血痹身体麻木不仁的一首方,神经内科其实很怕治疗麻木这个病。

    脊髓的病变后遗症的患者神经内科的医生没有好的办法,特别头痛,脑梗患者的在不同的病灶上会以麻木为首发症状,过了急性期后患者的麻木症状缓解并不明显。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的麻木是与补气通络,活血通络,调营卫为主的,阳虚寒湿引起的麻木不适。在运用的时候,黄芪桂枝五物汤的剂量是关键,我在临床中运用这首方的时候,运用过小剂量,大剂量,大剂量的效果比较明显。

患者姓名 陈春棠 性别 年龄 60岁 职业

就诊日期 2023.12.09

主诉:双下脚踝红肿3天。

现病史:3天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双下肢红肿,发热,在家里自己予泡脚治疗后未见缓解,遂来诊。

既往有脑梗,高血压,血管性痴呆,支气管扩张,高尿酸血症病史,经过治疗后好转。

查体:生命证平稳,舌淡红苔黄腻厚浊,脉弦细。

辅助检查:尿酸580ummol/L。

中医诊断 痹症 西医诊断 双下肢红肿查因

    清热利湿     三仁汤合四妙散加减

处方:燀苦杏仁10g,薏苡仁45g,肉豆蔻6g,姜半夏20g,滑石粉20g,淡竹叶6g,黄柏10g,牛膝20g,麸炒苍术30g,知母20g,土茯苓30g,绵萆薢30g,陈皮15g,中药3付,每天一剂,水煎,口服。

并予火针放血治疗。

二诊(04月29日)上症已,双脚踝无红肿。

体会:患者舌苔黄腻,考虑湿热下住为患,阻碍于经脉,选用三仁汤合四妙散,加上火针治疗。方中黄柏苦寒,长于清下焦湿热,功擅清热燥湿,苍术辛苦,健脾燥湿之力显著,二药合用,清热燥湿健脾,标本兼顾,薏苡仁淡渗利湿,且可舒筋除痹,牛膝补益肝肾,强筋壮骨,并引药下行,全方共奏清热燥湿止痛之效。合用杏仁宣降肺气,启上闸以开水源,厚朴疏畅三焦气机,便上焦津气畅行无阻;白蔻仁、半夏芳化燥湿,醒脾利气,恢复中焦运化;薏苡仁、滑石、通草甘淡渗湿,通调下焦,祛已停之湿;用竹叶、滑石略事清热,合而用之,能呈清热除湿功效。

导师批语:四妙散由苍术、黄柏、薏苡仁、牛膝组成,功效清热利湿,主治湿热下注,脚膝红肿,下肢委软等症,合用三仁汤宣畅气机,三仁照顾三焦,合而观之,辛开、燥湿、芳化亦为除湿而设,体现以除湿为主,清热为辅的配伍形式。患者已经无红肿发热,但是患者这样一个舌象还有一段路要走,有支气管扩张,吸烟,缺少运动,医生能够解一时的眉燃之急,但是生活的习惯,生活方式还是需要靠患者自己去改变,不然还是会复发。

 

 

 

 

 

 

 

 

 

 

 

 

 

 

 

 

 

 

 

 

 

患者姓名 苏某某 性别 年龄 22岁 职业

就诊日期 2023.12.09

主诉:睡觉烘热出汗2个月。

现病史:患者诉晚上睡觉时觉得烘热感,大汗出,经常衣服湿透,近两个月出汗十几次。

刻诊:难入睡,特别容易醒,无怕风怕冷,无胸闷,无口苦,容易口干,手脚凉,大便偏烂。

查体:生命证平稳,舌淡,边齿痕,苔白,舌底脉络浅。

辅助检查:无。

中医诊断 汗证 西医诊断 汗出查因

    益气温阳     三四汤加减

处方:黑顺片15g先煮1小时,干姜15,炙甘草15,党参15,白术15,茯苓30,龙骨45先煮1小时,牡蛎45先煮1小时,黄芪15,桂枝10,肉桂6,山药15,陈皮9,赤芍12克,白薇12克,执2剂。

嘱患者如果上火就说,结果喝完一剂患者觉得有点上火,调整一下第二剂剂量,附子、干姜减到10克,炙甘草加到20克,后面没有上火。

二诊(1月5日)药后近两晚能入睡,中间没有醒来,暂时没有大汗出,口干好转,晚上有烘热感。天气变暖,手脚凉好转。舌质淡红,舌尖芒刺,边齿痕,苔白腻。

桂枝10g,白芍10g,生姜4片自己放,大枣4枚,炙甘草20g,黑顺片10g先煮1小时,干姜10g,白薇12g,龙骨45g先煮1小时,牡蛎45g先煮1小时,茯苓30g,白术15g,执1剂。水煎口服。

三诊(1月8日):药后反馈,能入睡,中间没有醒来,没有大汗出,也没有烘热感。

体会:该患者没有怕风怕冷,排除表证。没有胸闷,无口苦,排除少阳证。虽然有口干,也不一定是少阳,口干放在整体来考虑,结合患者有手脚凉,大便偏烂,等里虚寒的症状,舌又是淡,边齿痕,苔白。所以这里的口干可以考虑,阳气虚弱,下焦缺少一把火,蒸腾气化能力不足,津液无法上承,口唇得不到濡养,故出现口干。睡眠不好也是一样,难入睡,容易醒,阳气虚弱,阳不入阴。睡觉大汗出,烘热感,一个可以考虑阳气本来就虚弱,无法镇守,容易外越、上越,也可以考虑气虚表不固,这里根源是阳气问题,阳气是生命的原动力,阳气不达的地方容易出现病。当然烘热感,考虑也是有阳明虚热的,治疗方法用了温潜法,与三四汤加减。二诊患者诉症状好转,已经可以入睡,中间也没有醒,但仍有烘热感,暂时没有大汗出,单用温潜法虽也有效果。但最被容易忽略的是营卫不和引起的,本自身自汗、盗汗,就是有卫表不和,阳明里热逼迫津液外出而盗汗,转变思路。予二加龙骨汤,实际也是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多了附子、白薇。

导师批语:太阴里虚寒需温阳,温阳常用四逆汤,但是很多时候温阳的时候,补上的阳气有时会浮越出来,没有回归到本来的位置。就像是身体很虚。但是一补,有会出现虚不受补的情况,虚不受补一般我们的认识是针对中焦脾胃虚弱,健运无力,很难吸收水谷精微,所以需要健脾胃,健运中焦。温阳也是,一边温阳一边把补上的阳气给潜降下来,不让阳气乱窜而出现虚阳浮越的情况。潜降阳气常用生三石,龙骨、牡蛎、磁石,龙骨牡蛎容易碍胃气,对于胃不好的患者,要适合调整龙骨牡蛎的用量。

 

柴胡达原饮、三仁汤、升降汤加减治疗咽痛

患者姓名 黄某某 性别 年龄 7岁 职业

就诊日期 2023..12.25

主诉:反复咽痛1年,复发2天。
现病史:患儿1年前感冒发热后出现咽痛,在外检查治疗提示扁桃体结石,慢性扁桃体炎,在外治疗后好转,反复发作,2天前因饮食不当再次出现咽痛,今来就诊。

刻诊:咽痛,咽部红,大便干,。

查体:生命证平稳,舌红,点刺,苔白厚腻,脉细数。

辅助检查:无。

中医诊断 咽痛 西医诊断 咽炎

    宣畅气机、清热利湿     柴胡达原饮、三仁汤、升降散加减

处方:北柴胡 10g,黄芩片 5g,赤芍 6g,草果 10g,槟榔 10g,姜厚朴 10g,燀苦杏仁 10g,豆蔻 6g,薏苡仁 15g,滑石粉 10g,蝉蜕 6g,炒僵蚕 6g,熟大黄 3g,姜半夏 12g,姜黄 10g,淡竹叶 6g 中药7剂,每日一剂

体会:患儿咽炎反复发作,经常因为受寒或者饮食不当就发作,很不舒服。患儿的症状很少,只有咽痛,咽部红,大便干,这个时候往往不太好辨证,在分析患儿的舌脉,舌红,点刺,苔白腻,脉细数,有热有湿,从温病的角度去考虑,选择了常用的柴胡达原饮、三仁汤、升降散来治疗。加入淡竹叶,清热除烦,使湿热从小便而解。半夏燥湿化痰,于厚朴相配有半夏厚朴汤行气化痰湿的含义。

 

导师批语:柴胡达原饮、三仁汤、升降散这三首方是治疗温病的常用方,用于治疗温病,湿热盘踞三焦,三焦道路不通,使用清热、温补的方法都不能够获效,只能通过二便而解。

 

 

 

 

患者姓名 梁某某 性别 年龄 51岁 职业

就诊日期 2023.12.25

主诉:反复失眠2年,加重10天

现病史:2年前因为家庭原因出现失眠,难以入睡,心烦,在当地治疗后症状好转,但此后时有反复,服用过睡眠药物。10天失眠又作,难以入睡,心烦,口干口苦,晚上潮热,一阵阵汗出,觉得全身不适,月经量少,无血块,

查体:生命证平稳,面色白,舌质淡苔,脉沉细。

辅助检查:无。

中医诊断 不寐 西医诊断 失眠

    疏肝解郁,滋阴养血     逍遥散、甘麦大枣汤加减

处方:当归12g,白芍10g,柴胡15g,茯苓20g,炒白术12g,薄荷6g,生龙骨45g先煮,生牡蛎 45g先煮,浮小麦30g,百合20g,酸枣仁 30g,甘草10g

中药5付,每天一剂,水煎,口服。

体会:本案例,按照六经辨证:少阳阳明太阴合病,血虚水饮,选用了名方逍遥散,为肝郁血虚,治热壅气郁、胸胁苦满、心下痞塞、腹挛痛而急迫者。加甘麦大枣汤,百合清阳明微热,酸枣仁、龙骨、牡蛎安神。

导师批语:此患者一直反复气结心中,就是我们所说的肝气郁结,时间久郁而化口干口苦有,但不甚明显,肝郁血虚,在经方六经归属里头,考虑为少阳太阴合病,柴胡,白芍,甘草,薄荷,有四逆散之意。当归、白芍养血,白术、茯苓化水湿,两方有四物、四君的含义。入薄荷少许,疏散郁遏之气,透达气机郁热。

 

 

 

 

 

 

 

 

患者姓名 黄某某 性别 年龄 7岁 职业

就诊日期 2023.12.25

主诉:咳喘5年,加重5天。

现病史:家长代诉咳喘5年,加重5天,前两日发热经父母喂药后已无,咳嗽有痰,白痰,咽痒,汗多,纳差,眠可,二便调。

诉曾有鼻窦炎史,家族中有哮喘史。

查体:生命证平稳,舌边尖红,白厚腻苔。左脉弦,右脉浮。

辅助检查:无。

中医诊断 喘病 西医诊断 支气管哮喘

    化痰止咳,纳气平喘     五子平喘汤加减

处方:蜜麻黄 6g,桂枝 10g,干姜 6g,细辛 6g,射干 10g,五味子 10g,姜半夏 10g,紫菀 10g,款冬花 10g,紫苏子 10g,炒莱菔子 10g,炒芥子 10g,蜜枇杷叶 10g,陈皮 10g,竹茹 10g,茯苓 10g;中药5付,每天一剂,水煎,口服。

二诊:患儿母亲来诊诉经过治疗后症状明显好转,几乎不发作。

体会:四子平喘汤主治肾虚失纳,痰饮停肺之咳喘。症见胸膈满闷,咳喘短气,痰多色白,苔白腻,脉沉细滑等。本方取《局方》苏子降气汤方意,合三子养亲汤(《韩氏医通》)、金水六君煎(《景岳全书》)化裁而来。白芥子温肺利膈豁痰,莱菔子利气行滞消痰,葶苈子泻肺化痰利水,四者合用共奏化痰之功;沉香、生地为臣,取沉香温肾纳气平喘,生地滋肾培本,且制诸药之燥;佐以杏仁、浙贝化痰止咳,半夏、陈皮燥温健脾。

导师批语: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呼气,肾主纳气。咳喘之因,在肺为实,实则气逆,多因痰浊壅阻;在肾为虚、虚不纳气,多因精气亏虚,而致肺肾出纳失常。故咳喘之病主要在肺,又关乎肾,其治不离肺肾。又脾为生痰之源,治痰应不忘理脾。四子平喘汤为陆芷青教授治疗肺实肾虚咳喘的常用方,经临床数十年使用,效验确实。对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及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症见咳嗽气急、痰多稀白及胸闷心悸者,用本方化裁即可控制病性而获康复,有效率可达90%以上。对于久咳久喘,常在四子基础上加上五味子,形成五子平喘汤。

 

 

 

 

 

 

 

 

 

 

 

 

 

 

 

 

 

 

 

 

 

 

 

 

 

 

 

 

 

 

 

 

 

 

 

 

患者姓名 范某某 性别 年龄 30岁 职业

就诊日期 2023.12.13

主诉:头痛10年余

刻诊:左颞头痛、畏光,夜寐梦多,日间昏沉,时有恶心,无口干口苦、鼻塞,纳佳,大便正常。

既往史:有鼻窦炎病史。

查体:生命证平稳,舌淡白水滑,苔薄微黄,脉沉细。

辅助检查:无。

中医诊断 头痛 西医诊断 头痛查因

    温中补虚,升清降浊     吴茱萸汤加减

处方:吴茱萸10g开水洗7次,党参 20g,细辛 9g,茯苓 75g,桂枝 30g,白术 20g,炙甘草 10g,制川芎 30g,大枣 20g;中药4付,每天一剂,煎药机煎药,口服

二诊:吴茱萸 10g 开水洗7次,党参 20g,细辛 6g,茯苓 60g,桂枝 30g,白术 30g,炙甘草 10g,大枣 20g中药4付,每天一剂,煎药机煎药,口服

三诊:患者目前头痛未见发作。

体会:我在临床中运用吴茱萸汤方证体会是:太阴病,头痛/头晕,干呕,吐涎沫,脉沉细/细弱/弦细。寒饮冲逆,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寒饮窃机阳位,而头晕/头痛,本方常用头痛、干呕,寒饮冲逆为甚,在临床中运用本方的机会比较多。

导师批语:吴茱萸汤在经方体系里属于太阴病,寒饮冲逆,清阳不升,浊阴不降。用吴茱萸温化寒饮,降冲逆,临床运用颇多,前庭偏头痛,眩晕,呕吐等。吴茱萸辛温,《神农本草经》谓“温中下气、止痛、除湿血瘦”。伍以生姜、人参、大枣健胃止呕之品,故治胃虚寒饮冲逆、因食谷欲呕者,或呕而手足厥冷、烦躁欲死者,或干呕吐涎沫而头痛者,或呕而胸满者。吴茱萸在我学的教材里头,是归纳到厥阴病篇里面的,很多眩晕、头痛等患者是吴茱萸汤证。

 

 

患者姓名 庞某某 性别 年龄 85岁 职业

就诊日期 2023.12.13

主诉:咳嗽2月

现病史:2月前感染支原体肺炎后出现咳嗽,以夜间为主,在外治疗无明显改善,今来就诊。

刻诊:咳嗽,以夜间为主,无鼻塞流涕,无发热,纳可,睡眠不安稳哭闹,大便每日一次,

查体:生命证平稳,舌淡润,水滑,苔中厚腻,脉沉细。

辅助检查:无。

中医诊断 咳嗽 西医诊断 咳嗽查因

    温肺散寒,化饮平喘     苓甘五味姜辛汤加资生汤加减

处方:茯苓6g,干姜2g,细辛2g,姜半夏 3g,燀苦杏仁3g,五味子3g,紫苏子3g,炒莱菔子3g,炒鸡内金6g,陈皮 3g,紫菀6g,款冬花6g,山药10g;中药5付,每天一剂,水煎,口服

体会:本方为治寒饮咳嗽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咳嗽痰多稀白,舌苔白滑,脉象弦滑为辨证要点。若痰多欲呕者,加半夏以温化寒痰,降逆止呕;咳甚喘急者,加杏仁、厚朴以降气止咳;脾虚食少者,可加人参、白术、陈皮等以益气健脾。使用时需要注意凡肺燥有热、阴虚咳嗽、痰中带血者,忌用本方

导师批语:寒饮的成因首先是阳气不足,这里主要指脾阳不足。脾阳不足,寒从中生,不能温化水液,聚湿成痰,故喜吐涎沫,苔白滑,脉弦滑。寒饮犯肺,造成肺失宣降,气机宣降失常,肺气上逆而咳嗽。寒痰清稀、量多。寒饮阻滞在肺,影响胸中气机则胸闷不舒,舌苔白滑,脉弦滑。苓甘五味姜辛汤出自《金匮要略12  痰饮咳嗽》:37、冲气即低,而反更咳,胸满者,用桂苓五味甘草汤去桂加干姜,细辛,以治其咳满。即苓甘五味姜辛汤。本方常用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属寒饮内停者,表现为痰多清稀色白、舌苔白滑、脉象弦滑的患者。临床上常与小青龙汤交替使用,用于小青龙汤证表证控制以后的稳定期。

 

 

 

 

 

 

 

 

 

 

 

 

 

 

 

 

 

 

 

 

 

 

 

 

 

 

 

 

 

 

 

 

 

 

患者姓名 姚某某 性别 年龄 5岁 职业

就诊日期 2023.12.13

主诉:咳嗽1月

现病史:1月前咳嗽,在当地治疗无明显改善,今来就诊,扁桃体肿大。 

刻诊:咳嗽有痰色黄质粘,无鼻塞流涕,无气喘,打呼噜。

查体:生命证平稳,舌两边红,点刺,水滑,苔白腻,脉沉细。

辅助检查:无。

中医诊断 咳嗽 西医诊断 咳嗽查因

    宣透上焦湿痹、清解上焦郁热     小柴胡汤、上焦宣痹汤加减

处方: 北柴胡10g, 黄芩5g ,太子参6g,姜半夏6g,淡豆豉3g,栀子3g,通草3g,郁金3g,枇杷叶6g,射干6g,陈皮6g,天竺黄3g 中药3剂,每日一剂,水煎服。

二诊:无气喘,咳嗽好转,无鼻塞流涕,无气喘,打呼噜,舌两边红,点刺,水滑,苔白,脉沉细。

北柴胡10g,黄芩5g,太子参6g,姜半夏6g,淡豆豉3g,栀子3g,通草3g,郁金3g,枇杷叶6g,射干6g,陈皮6g,天竺黄3g,鸡内金10g,山药10g,莱菔子10g,山楂10g;中药3剂,每日一剂,水煎服。

体会:上焦宣痹汤出自《温病条辨》卷二的宣痹汤,其组成有:枇杷叶2钱,郁金1钱5分,射干1钱,白通草1钱,香豆豉1钱5分。上焦宣痹汤是治疗湿热痹阻上焦,有胸咽自觉闭阻与轻度郁热的现象;方中郁金芳香气窜,舒气透湿,专开上焦郁滞;枇杷叶清凉甘淡,清热而不碍湿,肃降肺气以助调通水道;射干性寒味苦,散水消湿,化痰利咽;通草淡渗通经,导湿下行;豆豉清香,也助解郁开胃以利运湿。五味相佐,共达宣透上焦湿痹、清解上焦郁热之功。另外,郁金为血中之气药,兼入营血,欲行血中湿滞。非其莫属,故其与枇杷叶清肺利气之品配伍。一气一血,心与肺兼顾,可为上焦湿热通治之基础。临床中多用于上焦湿热,气分痹结而哕者

导师批语:热性咳嗽,三焦郁热,用小柴胡汤治疗,同时不要忘记上焦宣痹汤。临床中表现出咽喉不利、咳嗽痰少且粘稠不易咳出,或有咽及胸部微痛,或有胸闷不舒,喜叹气,或有喜咳清嗓,或咽干不欲多饮,舌暗红,苔白腻,寸脉独沉。

 

 

 

 

 

 

 

 

 

 

 

 

 

 

 

 

 

 

 

 

 

 

 

 

 

 

 

 

 

 

 

 

患者姓名 陆某某 性别 年龄 60岁 职业

就诊日期 2023.12.09

主诉:颈椎疼痛不适3年。

现病史:患者诉3年前出现颈椎不适,疼痛,在当地治疗,症状缓解不明显,反复发作,遂来诊。

刻诊:麻木,无头晕头痛,汗出,无恶寒,怕风,无口干口苦,纳可,三天一次大便,小便正常。

查体:生命证平稳,脉沉细,舌淡苔白。

辅助检查:无。

中医诊断 颈椎病 西医诊断 颈椎疼痛查因

    调养营卫,生津舒筋     桂枝加葛根汤,黄芪桂枝五物汤

处方:葛根120g,生姜45g,桂枝 15g,炒白芍 30g,大枣 20g,炙甘草 15g,黄芪 30g,鸡血藤 30g,醋乳香 6g,醋没药 6g,白术 90g。中药2付,每天一剂,水煎,口服。

二诊:患者因为其它原因就诊,非常的开心,说三年了,颈椎疼痛,不适。

体会:中年女性,颈椎疼痛,不适,麻木,汗出,怕风,从中医辨证角度来说属于,太阳中风,血痹,气血亏虚,选择了黄芪桂枝五物汤,桂枝加葛根汤,同时加了鸡血藤,乳香,没药,白术。个人的体会:黄芪30-120g,桂枝15-45g,白芍30-45g,生姜30-60g,这几个药物的配比是关键。本方可以治疗很多临床常见病,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肌肉萎缩,神经炎,半身不遂,运动神经元病等。

    辨证准确,疗效尚可,有些病程时间比较久的,服用的时间治疗的时候需要长点的时间,对患者来说也是一个考验吧。

导师批语:黄芪桂枝五物汤大家都经常运用,是治疗血痹身体麻木不仁的一首方,神经内科其实很怕治疗麻木这个病。

    脊髓的病变后遗症的患者神经内科的医生没有好的办法,特别头痛,脑梗患者的在不同的病灶上会以麻木为首发症状,过了急性期后患者的麻木症状缓解并不明显。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的麻木是与补气通络,活血通络,调营卫为主的,阳虚寒湿引起的麻木不适。在运用的时候,黄芪桂枝五物汤的剂量是关键,我在临床中运用这首方的时候,运用过小剂量,大剂量,大剂量的效果比较明显。

患者姓名 陈春棠 性别 年龄 60岁 职业

就诊日期 2023.12.09

主诉:双下脚踝红肿3天。

现病史:3天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双下肢红肿,发热,在家里自己予泡脚治疗后未见缓解,遂来诊。

既往有脑梗,高血压,血管性痴呆,支气管扩张,高尿酸血症病史,经过治疗后好转。

查体:生命证平稳,舌淡红苔黄腻厚浊,脉弦细。

辅助检查:尿酸580ummol/L。

中医诊断 痹症 西医诊断 双下肢红肿查因

    清热利湿     三仁汤合四妙散加减

处方:燀苦杏仁10g,薏苡仁45g,肉豆蔻6g,姜半夏20g,滑石粉20g,淡竹叶6g,黄柏10g,牛膝20g,麸炒苍术30g,知母20g,土茯苓30g,绵萆薢30g,陈皮15g,中药3付,每天一剂,水煎,口服。

并予火针放血治疗。

二诊(04月29日)上症已,双脚踝无红肿。

体会:患者舌苔黄腻,考虑湿热下住为患,阻碍于经脉,选用三仁汤合四妙散,加上火针治疗。方中黄柏苦寒,长于清下焦湿热,功擅清热燥湿,苍术辛苦,健脾燥湿之力显著,二药合用,清热燥湿健脾,标本兼顾,薏苡仁淡渗利湿,且可舒筋除痹,牛膝补益肝肾,强筋壮骨,并引药下行,全方共奏清热燥湿止痛之效。合用杏仁宣降肺气,启上闸以开水源,厚朴疏畅三焦气机,便上焦津气畅行无阻;白蔻仁、半夏芳化燥湿,醒脾利气,恢复中焦运化;薏苡仁、滑石、通草甘淡渗湿,通调下焦,祛已停之湿;用竹叶、滑石略事清热,合而用之,能呈清热除湿功效。

导师批语:四妙散由苍术、黄柏、薏苡仁、牛膝组成,功效清热利湿,主治湿热下注,脚膝红肿,下肢委软等症,合用三仁汤宣畅气机,三仁照顾三焦,合而观之,辛开、燥湿、芳化亦为除湿而设,体现以除湿为主,清热为辅的配伍形式。患者已经无红肿发热,但是患者这样一个舌象还有一段路要走,有支气管扩张,吸烟,缺少运动,医生能够解一时的眉燃之急,但是生活的习惯,生活方式还是需要靠患者自己去改变,不然还是会复发。

 

 

 

 

 

 

 

 

 

 

 

 

 

 

 

 

 

 

 

 

 

患者姓名 苏某某 性别 年龄 22岁 职业

就诊日期 2023.12.09

主诉:睡觉烘热出汗2个月。

现病史:患者诉晚上睡觉时觉得烘热感,大汗出,经常衣服湿透,近两个月出汗十几次。

刻诊:难入睡,特别容易醒,无怕风怕冷,无胸闷,无口苦,容易口干,手脚凉,大便偏烂。

查体:生命证平稳,舌淡,边齿痕,苔白,舌底脉络浅。

辅助检查:无。

中医诊断 汗证 西医诊断 汗出查因

    益气温阳     三四汤加减

处方:黑顺片15g先煮1小时,干姜15,炙甘草15,党参15,白术15,茯苓30,龙骨45先煮1小时,牡蛎45先煮1小时,黄芪15,桂枝10,肉桂6,山药15,陈皮9,赤芍12克,白薇12克,执2剂。

嘱患者如果上火就说,结果喝完一剂患者觉得有点上火,调整一下第二剂剂量,附子、干姜减到10克,炙甘草加到20克,后面没有上火。

二诊(1月5日)药后近两晚能入睡,中间没有醒来,暂时没有大汗出,口干好转,晚上有烘热感。天气变暖,手脚凉好转。舌质淡红,舌尖芒刺,边齿痕,苔白腻。

桂枝10g,白芍10g,生姜4片自己放,大枣4枚,炙甘草20g,黑顺片10g先煮1小时,干姜10g,白薇12g,龙骨45g先煮1小时,牡蛎45g先煮1小时,茯苓30g,白术15g,执1剂。水煎口服。

三诊(1月8日):药后反馈,能入睡,中间没有醒来,没有大汗出,也没有烘热感。

体会:该患者没有怕风怕冷,排除表证。没有胸闷,无口苦,排除少阳证。虽然有口干,也不一定是少阳,口干放在整体来考虑,结合患者有手脚凉,大便偏烂,等里虚寒的症状,舌又是淡,边齿痕,苔白。所以这里的口干可以考虑,阳气虚弱,下焦缺少一把火,蒸腾气化能力不足,津液无法上承,口唇得不到濡养,故出现口干。睡眠不好也是一样,难入睡,容易醒,阳气虚弱,阳不入阴。睡觉大汗出,烘热感,一个可以考虑阳气本来就虚弱,无法镇守,容易外越、上越,也可以考虑气虚表不固,这里根源是阳气问题,阳气是生命的原动力,阳气不达的地方容易出现病。当然烘热感,考虑也是有阳明虚热的,治疗方法用了温潜法,与三四汤加减。二诊患者诉症状好转,已经可以入睡,中间也没有醒,但仍有烘热感,暂时没有大汗出,单用温潜法虽也有效果。但最被容易忽略的是营卫不和引起的,本自身自汗、盗汗,就是有卫表不和,阳明里热逼迫津液外出而盗汗,转变思路。予二加龙骨汤,实际也是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多了附子、白薇。

导师批语:太阴里虚寒需温阳,温阳常用四逆汤,但是很多时候温阳的时候,补上的阳气有时会浮越出来,没有回归到本来的位置。就像是身体很虚。但是一补,有会出现虚不受补的情况,虚不受补一般我们的认识是针对中焦脾胃虚弱,健运无力,很难吸收水谷精微,所以需要健脾胃,健运中焦。温阳也是,一边温阳一边把补上的阳气给潜降下来,不让阳气乱窜而出现虚阳浮越的情况。潜降阳气常用生三石,龙骨、牡蛎、磁石,龙骨牡蛎容易碍胃气,对于胃不好的患者,要适合调整龙骨牡蛎的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