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4-19来源:康复医学科二区(疼痛科)鲍梁培编辑:浏览: 次
今年75岁的宁叔,右侧头面部曾遭带状疱疹肆虐,虽皮疹消退,但后遗神经痛如影随形,折磨他长达四年。长期依赖止痛药的他,寝食难安,辗转多家医院,治疗效果均不理想,身心备受煎熬。
近期,宁叔来到我院康复医学科二区,科室副主任邓少果接诊后,经详细查体和病史分析,确诊其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此症常规药物及单一疗法难以有效缓解,邓少果副主任结合宁叔的实际情况,为其量身定制了射频调控术配合营养神经、改善神经病理性疼痛、中医外治及中药内服等综合治疗方案。术后,宁叔的疼痛明显减轻,疼痛评分由入院前的7分(重度疼痛)降至2分(轻度疼痛),一个疗程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宁叔开心地表示:“现在终于能睡个安稳觉了,整个人都轻松了!”
据邓少果副主任介绍,“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素有“不死的癌痛”之称。带状疱疹皮疹愈合后,约有50%的患者会出现后遗症,其中以疼痛为主要表现,持续1个月及1个月以上的疼痛即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该病可表现为持续性疼痛,也可呈疼痛—缓解—疼痛的间歇性发作模式。随着病程进展,患者可出现焦虑、失眠及生活兴趣下降,还伴有疲劳乏力、食欲下降等全身症状。30-50%的患者疼痛持续超过1年,部分病程可达10年甚至更长。射频调控术是目前临床常用的微创治疗方式之一,为众多患者带来了希望。
射频调控术:疼痛治疗的利器
射频调控是疼痛科的核心技术之一,通过专用设备和穿刺针精确输出射频电流,产生磁场和热效应,作用于局部组织,对相应神经背根节或周围神经进行调控,从而治疗疼痛类疾病。射频调控主要有以下两种模式:
标准射频模式
又称射频热凝或连续射频模式,是一种连续的、低强度的能量输出模式。标准射频通过电流产生的热效应导致蛋白变性、神经纤维破坏,从而阻断疼痛信号的传导,达到缓解疼痛的效果。
脉冲射频模式
脉冲射频模式是一种不连续的、脉冲式的电流在神经组织周围形成的高电压低温度的射频模式。射频仪间断发出脉冲式电流传导至针尖,在神经组织附近通过电压快速波动引起的场效应而起到镇痛效果。同时,电极尖端温度保持在42℃,不会破坏运动神经功能,安全性更高。
康复医学科二区(疼痛科)简介
钦州市中医医院康复医学科二区(疼痛科)是我院集临床、教学、科研、保健于一体的临床专科,是广西疼痛联盟成员单位,自治区中医重点建设专科,钦州市中医重点专科,是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广西江滨医院、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疼痛专科联盟成员单位,广西中医药学会针刀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单位。
科室开设床位66张,设置有针刀治疗室、针灸治疗室、中医微创治疗室等;配备北琪双极射频、医用臭氧治疗仪、EMS体外冲击波治疗仪、肌骨超声、银质针导热巡检仪等先进疼痛治疗设备;拥有医护人员20人,其中临床医师8人,含副主任医师3人、主治医师2人、住院医师3人,包括博士1人、硕士3人。科室以“更专业、更安全、更有效”为宗旨,采用中西医结合疼痛康复治疗模式,重视现代技术与传统技术的联合应用。
门诊地址
1号楼1楼13号诊室
科室地址
1号楼14楼康复医学科二区(疼痛科)
科室电话
0777-3788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