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18来源:编辑:浏览: 次
近日,家住钦南区沙埠镇67岁的冯阿姨常觉腹部胀满、纳差乏力、胃脘胀痛、嗳气反酸不适。一天晚上冯阿姨在家里休息时突感上腹部闷胀不适,还没来得及赶去卫生间,张口就吐出一大滩暗红色鲜血及血块,全身大汗淋漓,瘫坐在床,家人见状马上拨打120急救电话送至我院就诊。
脾胃病科闭永金主治医师接诊后,详细询问病史,迅速完善相关检查,确诊冯阿姨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经全面评估,闭医生认为冯阿姨基础疾病多、病情危重,若反复急性大量出血,随时危及生命。于是立即进行经初步处理,同时与家属充分沟通病情风险及诊疗计划,待冯阿姨生命征稍平稳后,立即急行内镜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精准断流术(ESVD)。
ESVD术由我院脾胃病科学科带头人、副院长梁秋明主任医师带领的消化内镜团队在胃镜室开展,术程顺利,术后返回病房进一步观察治疗,在脾胃病科医疗团队的精心照顾下,没多久冯阿姨就康复出院了。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食管、胃、十二指肠和胰管、胆管病变引起的急性出血,临床表现为呕血、黑便、血便等。当出血量在短时间内超过1000mL或超过循环血量的20%时,可引起周围循环障碍,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成年人发病率高,病死率为2%-15%。消化道出血的发生存在季节性和节律性变化,这种变化与气压、气温等气象因素的周期性变化有关。秋冬是消化道出血高发季节,老年人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基础用药较多,若发生消化道出血,其救治难度加大。因此在进入秋冬交替之时,老年人尤其需要警惕消化道出血。
梁秋明副院长表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需要早诊断、早治疗,明确出血病因、部位、估计出血量,并正确判断是否有继续出血,在出血后24-48小时之内应及早行胃镜检查,并行胃镜下止血治疗。
1.胃肠道黏膜血流量减少:气温下降导致血管收缩引起胃肠道黏膜血流减少。良好的血运循环是胃肠道黏膜重要屏障之一,血流量减少使得胃肠道黏膜受到的保护因素削弱,容易引起胃肠道黏膜损伤。
2.胃酸分泌增加:季节变化会引起人体植物神经兴奋性增高,胃酸分泌增加。同时,进入秋冬季节后人们进食增多,会刺激胃酸和消化液分泌。胃酸也是胃黏膜损伤性因素之一,胃酸分泌的增多会导致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等疾病的发生,进而容易导致消化道出血。
3.门静脉压力增高:秋冬季节血管收缩会导致门静脉压力升高,门静脉压力升高是导致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重要因素。
1.降低危险因素。将筛查幽门螺杆菌、将胃肠镜检查作为常规体检项目;幽门螺杆菌感染者进行抗幽门螺杆菌治疗,以降低消化道出血风险;进行胃肠镜检查有助于发现息肉、腺瘤、溃疡、消化道早期癌等病变,针对上述疾病的规范治疗也有利于降低消化道出血。
2.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提倡戒烟酒、不吃熏腌烧烤炸等食物,不暴饮暴食,拒绝熬夜。
3.养成观察大便习惯。服用及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华法林、利伐沙班等药物,建议养成观察大便的习惯,定期到医院进行大便隐血试验检查。
4.放松心情、平衡心境。良好的情绪是健康保障,若出现了呕血、呕吐咖啡色胃内容物、黑便、便血、心慌、胸闷、头昏、乏力等症状,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脾胃病科简介·
钦州市中医医院脾胃病科是钦州市重点建设专科,由门诊、住院病区及消化内镜中心组成,科室以临床为中心,重视教学、科研等全面发展,坚持中西医结合诊治消化系疾病。
科室现有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5名,主治医师3名,住院医师5名,其中硕士研究生6名。不断完善“胃肠病、肝胆胰病、消化内镜、中医外治”四个亚专科人才的培养,形成了成熟的脾胃病科临床技术、肝胆病临床技术、消化内镜诊治技术、中医特色护理团队。
科室配置有先进的富士7000系统放大胃镜、电子肠镜及十二指肠镜、胶囊内镜、奥林巴斯电子胃镜结肠镜、氩气刀、C14-尿素酶呼气试验幽门螺杆菌检测仪等检测系统及电脑肠道生物反馈治疗等治疗设备。率先在钦州市内开展“无痛胃肠镜检查技术”及镜下治疗技术,累积开展3级以上消化内镜技术超3万例。胃肠镜室能能常规开展无痛胃镜、肠镜检查、内镜微创诊治、放大染色内镜、内镜下食管支架安置术、内镜下治疗静脉曲张术、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粘膜剥离术(ESD)、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及内镜下胆管胰管结石取石术等技术。
科室重视中医药传承与发展,形成了集传统针灸、中频治疗、超声波治疗、红外线治疗等物理疗法,及中药熏蒸、中药涂擦、中药敷包、穴位贴敷、穴位注射等中药疗法为一体的整体治疗脾胃病中医特色疗体系法。实现了专科“治未病”思想指导下的中医文化技术、中医经典理论运用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