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导航

颤病诊疗方案

发布时间:2024-08-13来源:编辑:浏览:

分享到:

姚宝农广西名中医传承工作室中医优势病种诊疗规范


颤病(帕金森病)


颤病是指以头部或肢体摇动、颤抖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轻者仅有头摇或手足微颤,重者头部振摇大动,肢体颤动不止,甚则四肢拘急,生活不能自理。本病又称“振掉”、“颤振”。帕金森病属于中医颤病的范畴,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临床上以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平衡障碍为主要特征,还可能伴随感觉障碍、睡眠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本病种执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中医诊疗方案,结合本专科实际制定颤病的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头部及肢体颤抖、摇动,不能自制。

常伴活动减少,语言缓慢不清、烦躁不寐,善忘等症状。

多发生于中老年人,起病隐袭,逐渐加重,不能自行缓解。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运动障碍及帕金森病学组制定的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

符合帕金森症的诊断:

运动减少。

至少存在下列1项特征:肌肉僵直;静止性震颤;姿势不稳。

排除标准:

反复的脑损伤史。

在症状出现时,应用抗精神病药物和(或)多巴胺耗竭药。

用大剂量左旋多巴治疗无效(除外吸收障碍)。

发病3年后,仍是严格的单侧受累。

(二)证候诊断

1.风阳内动证:肢体颤动,不能自制,心情紧张时颤动加重,烦躁易怒,口苦咽干,眩晕耳鸣,面赤,流涎,尿赤,大便干,舌红,苔黄,脉弦。

2.痰热风动证:头摇不止,肢麻震颤,头晕目眩,胸脘痞闷,舌体胖大,有齿痕,舌质红,舌苔黄腻,脉弦滑数。

3.气血亏虚证:头摇肢颤,面色胱白,表情淡漠,神疲乏力,动则气短,心悸健忘,眩晕,纳呆,舌体胖大,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沉细弱。

4.阴虚风动证证:头摇肢颤,持物不稳,筋脉拘急,肌肉瞤动,腰膝酸软,失眠心烦,头晕耳鸣,舌质红,舌苔薄白,脉象细数。

5.阳气虚衰证:头摇肢颤,筋脉拘挛,畏寒肢冷,四肢麻木,心悸懒言,动则气短,自汗,小便清长或自遗,大便溏,舌质淡,舌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二、治疗方案

(一)中医辨证治疗

1.风阳内动证  

治法:镇肝息风,舒筋止颤。

方药:天麻钩藤饮合镇肝息风汤加减。天麻、钩藤后下、石决明先煎、代赭石先煎、生龙骨先煎、生牡蛎先煎、生地、白芍、玄参、龟板先煎、天门冬、怀牛膝、杜仲、桑寄生、川楝子、黄芩、山栀、夜交藤、茯神、甘草等。

2.痰热风动证

治法:清热化痰,平肝息风。

方药:导痰汤合羚角钩藤汤加减。半夏、胆南星、竹茹、川贝母、黄芩、羚羊角片先煎、桑叶、钩藤后下、菊花、生地、白芍、炙甘草、橘红、茯苓、枳实等。

3.气血亏虚证

治法:益气养血,濡养筋脉。

方药:人参养荣汤加减加减。熟地、当归、白芍、人参、白术、黄芪、茯苓、炙甘草、肉桂、五味子、远志、陈皮、天麻、钩藤后下、珍珠母先煎等。

4.阴虚风动证

治法:滋补肝肾,育阴息风。

方药:大定风珠加减。龟板先煎、鳖甲先煎、生牡蛎先煎、钩藤后下、鸡子、阿胶烊化、枸杞子、鹿角胶烊化、熟地、生地、白芍、麦冬、麻仁等。

5.阳气虚衰证

治法:补肾助阳,温煦筋脉。

方药:地黄饮子加减。附子先煎1个小时、肉桂、巴戟天、山萸肉、熟地黄、党参、白术、茯苓、生姜、白芍、甘草等。

(二)中成药治疗

可辨证选用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归脾丸、补中益气丸及金匮肾气丸等。

(三)中医外治疗法

1.针刺:体针选取百会、四神聪、风池、风府、曲池、合谷、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太冲。头皮针选取舞蹈震颤区。耳针选取神门、皮质下、肝、肾、内分泌、三焦等穴。

2.艾灸:选取中脘、气海、关元、足三里等穴进行艾箱灸。

3.中药湿热敷技术:选取本院烫熨一号方塌渍治疗。

4.穴位贴敷:选取曲池、外关、合谷、血海、阳陵泉、悬钟、太冲等穴。

(四)西医治疗

1.西药治疗

针对帕金森病运动症状的药物治疗:根据病情选择复方左旋多巴替代治疗(多巴丝肼)、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普拉克索、吡贝地尔)、抗胆碱能药(苯海索)、金刚烷胺、单胺氧化酶B抑制剂(MAO-B)(司来吉兰)、COMT抑制剂(恩他卡朋)

针对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的药物治疗:根据病情予抗焦虑、抗抑郁、改善睡眠、改善便秘、调节血压等治疗。

2.康复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采用松弛训练、平衡训练、步态训练等方法。

(五)颤病护理调摄要点

1.饮食调理:忌食辛辣刺激食品,忌肥甘厚腻之品,忌烟酒。复方左旋多巴制剂应在进餐前1小时服用或餐后1.5小时服用。进餐时缓慢进食,防止吸入性肺炎。

2.预防跌伤:平衡差者需有专人护理,防止跌伤。

3.预防感染:加强口腔护理,翻身叩背,以预防坠积性肺炎、压疮的发生。

4.情志调理:保持心情舒畅,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疾病,配合治疗。必要时心理治疗。


三、疗效评价

中医证候疗效评定: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相关部分采用尼莫地平减分率评定。

基本痊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消失,疗效指数≥80%;

显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疗效指数≥50%;                  

有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疗效指数≥20%;

无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疗效指数为<20%。


四、中医治疗难点及对策

难点一:非运动症状的治疗

对策:多学科支持治疗,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利用中医特色疗法改善患者症状,减少西药的不良反应及剂量,并结合西医的现代康复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维持更久的工作时间和生活自理时限,延缓帕金森病的进展。

难点二:晚期帕金森病运动功能障碍

对策:晚期帕金森病运动功能障碍显著,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可根据病人症状和证型采用补益气血、滋补肝肾的中药,配合中医外治如针刺、中药湿敷技术和康复治疗等方式缓解患者肢体僵硬、乏力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