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医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聚焦中医/中医养生

【节气养生】寒露惊秋晚,朝看菊渐黄——今日寒露

发布时间:2023-10-09来源:编辑:浏览:

分享到:

 咏廿四气诗寒露九月节

  唐 元稹

  寒露惊秋晚,朝看菊渐黄。

  千家风扫叶,万里雁随阳。

  化蛤悲群鸟,收田畏早霜。

  因知松柏志,冬夏色苍苍。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表示秋季时节的正式开始。寒露后,太阳高度继续降低,气温逐渐下降。寒露与白露节气时相比气温下降了很多,寒生露凝,因而称为“寒露”。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此时气温较“白露”时更低,露水更多,昼夜带寒意。

癸卯年寒露时节到来时间为2023年10月8日21点05分,农历八月二十四,星期日。

寒露三候

一候:鸿雁来宾

  大雁从白露节气后开始往南迁徙,到了寒露节气后就是最后一批南飞的大雁了,再往后就要进入寒冷的冬天了。

二候:雀入大水为蛤

  雀入大水为蛤雀,翻译成小鸟。水,翻译成大海。古人看到蛤蜊的花纹和小鸟的纹路相似,认为到了寒露这天,飞鸟会深入大海,变成蛤蜊,飞物化为潜物躲避寒冷。

三候:菊有黄花

  寒露节气时,秋菊开始绽放。

寒露养生

  寒露是二十四个节气中最先出现“寒”这个字眼的节气。进入寒露,时有冷空气南下,昼夜温差较大,并且秋燥明显。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养生理论,这时人们应养阴防燥、润肺益胃。

  中医认为,头为一身之主宰,诸阳所会,头部受到冷风吹袭,很容易引发感冒、鼻炎、头痛等,寒露后一定要注重头部保暖,当然不是指所有人都要带帽子,但可以每天清晨应梳头百余次,使头皮微热,这样有利于头部经络气血通畅,促进诸阳上升,气血不衰。

  寒露后,天气干燥,雨水减少,防燥极其重要,所以在饮食方面,少食辛辣刺激的食物。可以多吃莲藕、百合、番茄等滋阴润燥,生津益胃的食物。“朝朝盐水,晚晚蜜汤”,白天饮用盐水,晚上喝些蜜水。在补充人体水分的同时,还有助于抗衰,防止因秋燥引起的便秘。

  寒露开始要保养体内之阴精、收敛体内的阳气。起居方面,要注意调整睡眠时间,早睡早起,坚持适宜的锻炼,调养肺气,增强机体免疫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