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医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聚焦中医/中医养生

【节气养生】清明来向晚,山渌正光华——今日清明

发布时间:2023-04-06来源:编辑:浏览:

分享到:

《咏廿四气诗·清明三月节》

唐 元稹

清明来向晚,山渌正光华。

杨柳先飞絮,梧桐续放花。

鴽声知化鼠,虹影指天涯。

已识风云意,宁愁雨谷赊。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在冬至后的第108天,仲春与暮春相交之时。古人认为此时万物欣欣向荣,天气清澈,景物明晰,所以叫清明。

 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桃花初绽,杨柳泛青,万物吐故纳新,就中医养生而言,清明也是非常重要的节气。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万物齐乎巽,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故谓之清明。

癸卯年清明节气到来时间为2023年4月5日9时12分,农历闰二月十五,星期三。

清明三候

一候:桐始华。清明来到,白桐花开,清芬怡人。春来万物复苏,到清明时节,阳气更盛,各种各样的花竞相开放。

二候:田鼠化为鹌。田鼠因烈阳之气渐盛而躲回洞穴,喜爱阳气的鸟儿则开始出来活动。

三候:虹始见。清明时节多雨,故而彩虹出现。

清明养生

传统的清明节养生理论认为“春与肝相应”,意思是说春季的气候特点与人体肝脏有密切关系。人的气机通畅,气血就会和谐,各个脏腑的功能也能维持正常。因此,清明节养生重在养肝。
清明养生少吃“发物”
中医认为,体内肝气在清明之际达到最旺。常言道,过犹不及,如果肝气过旺,会对脾胃产生不良影响,还可造成情绪失调、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发各种疾病。
因此,在饮食方面,宜减甘增辛,少吃发物。所谓“发物”,从中医角度上是指动风生痰、发毒助火助邪之品,如海鱼、海虾、海蟹、咸菜、竹笋、毛笋、羊肉、公鸡等。可多吃山药、西红柿、土豆等食物。
清明养生作息提前
为了能使阳气更好地生发,人们应有意识地调整作息,早点起床。7时至9时是辰时,中医认为此时属胃经最旺,如不早起会导致阳气欲发而不能发,化为内火上扰心肺及脑,可引起人心躁、喉干、头昏、目浊等不适。因此,要尽量把自己的作息时间向前调,早起后积极进行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不仅能舒筋活络、畅通气血,还能畅达心胸、怡情养性、增强抗病能力。
清明养生“春捂”适当
俗话说“二月乱穿衣”,说的是清明节前后,因为气候变化多端,早晚温差大,应该准备一件可以随便穿脱的外套。所谓“春捂”也是这个意思,直到清明过后,四月中旬才可换春装。应根据气候变化,随时增减衣服,注意防寒保暖,以助人体生发,抵御外邪侵袭,才有助于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