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医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聚焦中医/健康科普

【钦中医科普】“病从口入”,儿童消化道异物风险需高度警惕!

发布时间:2024-08-15来源:编辑:浏览:

分享到:

随着暑假的尾声悄然临近,我院脾胃病科近期收治了两起令人揪心的病例:一名四岁儿童不慎误吞硬币,另一名年仅一岁多的幼儿则因误吞小钢钉而紧急入院。这两起事件在短短一天内发生,再次敲响了儿童消化道异物问题的警钟。儿童对世界充满好奇,触手可及的各类小物件若管理不善,极易成为误吞的隐患,让家长措手不及。尽管多数情况下,异物能随消化道自行排出,但其形状、大小及材质的多样性,却可能引发胃肠道穿孔、出血、黏膜损伤、梗阻乃至感染等严重后果,极端情况下甚至威胁生命。尖锐异物穿孔风险尤高,电池等腐蚀性物品则可能释放有毒物质导致中毒,而多个磁铁同时吞入更可能发生相互吸引造成肠梗阻。

面对这一紧急情况,钦州市中医医院脾胃病科专家为家长们提供了宝贵的应对指南:

 误吞异物怎么办?

1.如何判断误吞异物?

若孩子自述或家长目睹误吞且异物未排出,无论是否出现症状,均可视为误吞异物。

未明确误吞但孩子出现咳嗽、异物感、咽痛、吞咽困难、恶心、流口水、腹痛等症状时,同样需高度警惕,及时就医。

2.误吞异物是否需就诊?

儿童误吞异物后,建议在24小时内就医,尤其是涉及电池、尖锐物品、多个磁铁等高危物品时,应立即送医院就诊。

3.就医前准备什么?

怀疑或确认误吞后,暂停喂食,避免使用偏方如喂米醋、饭团等。若误吞纽扣电池,早期1-2小时内可少量多次喂食蜂蜜,但不得因此延误就医。同时,携带误吞相同或同类物品前往就医。

4.就诊时告知医生什么?

详细向医生说明误吞异物的类型、大小、数量、形状、时间,以及孩子最后一次进食的时间和误吞后的症状表现,同时提供孩子的既往病史。

总之,面对儿童误吞异物的情况,家长应保持冷静,避免盲目尝试民间偏方,及时送医是关键。此外,加强日常监护,妥善存放小物件,如硬币、钥匙等,教育孩子不随意将物品放入口中,是预防此类事件发生的根本之道。

 脾胃病科简介

钦州市中医医院脾胃病科是自治区级中医特色优势专科建设项目、钦州市重点建设专科,科室由门诊、住院病区及消化内镜中心组成,以临床为中心,重视教学、科研等全面发展,坚持中西医结合诊治消化系疾病。

科室重视专业人才梯队建设,不断完善“胃肠病、肝胆胰病、消化内镜、中医外治”四个亚专科人才培养,形成了成熟的脾胃病科临床技术、肝胆病临床技术、消化内镜诊治技术医疗团队及中医特色护理团队。科室现有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5名、主治医师5名、住院医师3名,其中硕士研究生6名。

科室配置有先进的富士7000系统放大胃镜、电子肠镜及十二指肠镜、胶囊内镜、奥林巴斯电子胃镜结肠镜、氩气刀、C14-尿素酶呼气试验幽门螺杆菌检测仪等检测系统及电脑肠道生物反馈治疗等专科诊治设备。

诊疗范围:胃食管反流病、贲门失驰缓症、食管肿瘤、食管裂孔症、急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癌、上消化道良性肿瘤、吸收不良综合症、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肠结核、缺血性结肠炎、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小肠肿瘤、大肠息肉、大肠腺瘤、大肠恶性肿瘤、伪膜性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慢性假性肠梗阻、消化道恶性淋巴瘤、消化道出血、非酒精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肝硬化、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性出血、胆囊炎、胆石症、胰腺炎等消化系统疾病。

科室率先在全市开展“无痛胃肠镜检查技术”及镜下治疗技术,累积开展3级以上消化内镜技术超3万例。胃肠镜室能熟练开展无痛胃镜、肠镜检查、内镜微创诊治、放大染色内镜、内镜下食管支架安置术、内镜下治疗静脉曲张术、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粘膜剥离术(ESD)、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及内镜下胆管胰管结石取石术等技术。

科室重视中医药传承与发展,形成了集传统针灸、砭石熨摩、脐灸、督脉灸、火龙罐、腕踝针、中频治疗、超声波治疗、红外线治疗等物理疗法,及中药熏蒸、中药涂擦、中药敷包、穴位贴敷、穴位注射等中药疗法为一体的整体治疗脾胃病中医特色疗体系法。实现了专科“治未病”思想指导下的中医文化技术、中医经典理论运用与创新。

门诊地址:1号楼2楼30、31、32号诊室
科室地址:1号楼18楼
咨询电话:0777-3788250、3788239